www.flickr.com

2012年4月20日

那些年,我養的魚

930222自製魚丸 
二月底去銀行開新戶,在等候作業流程時跑去鄰近水族店閒晃消磨時間,立馬勾起以前教書養熱帶魚的記憶,差點動念再養一缸,只是想到房間無處擺缸加上喵寶總亂爬亂摸,若魚缸倒了破了,又是水又是電還有碎玻璃,怎麼想都危險,瞬間滅火,就在店裡單純看魚賞水草。


那時常晃民權東路魚街,又跑昌吉街扛了玻璃缸,找了書查些養法就養了一缸魚;從上層孔雀魚、中層紅蓮燈而至底層的雄貓鼠都養過,養法則極為粗糙,連加熱器也沒放,就這麼簡陋毫無美感地養著,魚竟也活得好好的。
後來嫌底砂與水草長藻難清,索性養裸缸,連麗麗魚、鬥魚都加入魚陣。其中紅蓮燈與日光燈的燈科魚最耐操,養到都變老公公老婆婆,直到我養了哲學家皮貓都還活著,待整缸魚老到掛便順勢停養。 

苦悶日子裡,我可以迷戀似地看魚看上許久,小魚缸若水底世界縮影,看那搖動水波的幻妙,在鬆散的時間感裡微微地覺得暈眩,看似熱鬧的水裡卻隱著揮不去的孤寂荒涼。魚是怎麼溝通的,那介質,原理是什麼?在水裡聲音幾乎是聽不見的,魚也沒有聲帶;若以交會的眼神溝通,魚的視力好像不算佳,眼睛長在身體兩側,要對看也有點難度。氣味?水裡嗅得到氣味嗎?還是說像鯨魚那樣發出聲納,藉由水波振動傳遞訊息?傳遞的過程中會有誤差嗎?會不會說著「我好寂寞」對方卻誤讀為「我吃好飽真開心」?

語言在水底世界的想像裡,化為無章法而解讀不能的氣泡,水底的嘲雜,缸外望來卻是悄沒聲息,僅有過濾器的嗡嗡低鳴與水流聲。我不知魚是怎麼溝通的,但我想擁有超越語言與文字的限制的能力,坦言出另一個無武裝無偽飾的世界。現實是,我依然為語言所囿,只聽得內心轟隆隆的回音;那是那些年,不,甚至是這些年,我看著魚缸一直在想的事。

看著店家養的極好的草缸與金魚,沒來由的想起媽媽以前去大陸找老爸,媽在宿舍養金魚的事。巴掌大的玻璃缸竟塞了三隻金魚,空間明顯不足,魚不到三天就掛了。媽跟我講這件事時,我想到那畫面就覺得既驚悚又心痛。那時我不太能理解媽幹麼要在那麼小的空間養魚,後來好像有點能夠理解那樣執拗的心情。

後來返回銀行,小姐以為我去外頭喝咖啡了。我說我去看魚,小姐一副「妳真妙」的表情笑著。


 盯獵物 
哲學家也愛看魚,別瞧他虎視眈眈的模樣,牠沒什麼膽撈魚;很多時候是窩在照明燈座上取暖。文首舊相機的老魚丸照,竟然也快十年了,天啊。

沒有留言:

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