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ww.flickr.com

2009年6月19日

哈囉,龐畢度與世外桃源

說到富藏當代藝術作品似乎不能不提法國巴黎的龐畢度中心,目前北美館正展出「世外桃源:龐畢度中心收藏展」,展期 4/18~7/12,本貓剛好把握這個機會,彌補 2007 巴黎行的門外漢小遺憾。

Centre Georges PompidouCentre Georges Pompidou
門外漢的遺憾是這樣來的:當時凱小文、茱莉與我原打算在LV採購完再參觀龐畢度中心,然人算不如天算,搭地鐵檢視戰利品時茱莉發現買的三樣物品中就有兩樣是錯的,不得不折返 LV 換貨,再到龐畢度與凱小文會合。待我們趕至龐畢度中心,距閉館時間僅剩一小時,考量這短時間只能走馬看花火速瞄完當代藝術,而其中某些作品是要花時間細賞理解的,如此趕時亂看還不若省下十歐,把時間花在逛樓下的龐畢度專屬書店,畢竟書店裡一定也會放龐畢度收藏作品解說嘛。

茱莉在樓下書店看到這本很感興趣,我順道聊起類似風格的 David Lachapelle(裘莉姐的慾春作品見此),興之所至講到我很喜歡的近代美國畫家 Edward Hopper(作品見此)強調的孤寂感;好在茱莉是個好旅伴兼傾聽者,聽我這個對當代藝術不大熟的怪貓亂扯,一個小時很快地過去了,好像也沒講到什麼龐畢度中心的重要收藏。



鑑於跑到龐畢度中心卻沒看展的緣由,我挑了個自以為大學生忙於期末考的平常日來到北美館。人潮比預期多,但還不致像米勒展那般水洩不通的誇張。為了怕導覽解讀影響觀展印象,導覽手冊也沒翻,語音導覽也沒借就衝進去了。

展覽作品沒有想像中的驚悚,多半是大眾可以接受的繪畫(幸好不是一些以醬油或詭異體液當特殊染料作畫),雕塑或特殊媒材較少。裝置藝術的告示不夠清楚,一些人到展場入口拉拉尼的《綿羊群》雕塑,就在可愛的綿羊頭上摸來摸去,另一個《呼吸陰影》的黃金葉片肺也是小朋友愛好奇摸摸的對象,展場小姐忙於制止觸摸作品,好尷尬。

展場裡最愛的是米羅的《藍色二號》,呈現了動與靜、晝與夜的對比,甚至是夜之將明的深藍夢境,在那大片蔚藍沉靜宇宙裡,蘊藏著難以言說的想像空間,有股蓄積的力量迸發而出,想將自己投身浸泳其中...我想那樣的藍色調應該是經過米羅的思慮計算,深一分淺一分都不對勁。這樣大幅的作品現場看感受大不同,而販售部的印製畫都有色差,顏色層次與細緻度相差太多,原畫的感動無法被複製。

Max Ernst 的《法蘭西花園》,女體上羅亞爾河流的風光,河流表現的是女體曲線,陸地遮掩女體裸露的乳頭與腿上盤繞的大蛇,宛若悠遊於河,不禁覺得克林姆的女體要游過羅亞爾河了;Ernst 把裸女、河、蛇幾個意象結合在一起呈現的法國印象很有遐想空間。
一些作品似引大師舊作激發靈感,如 Rineke Dijkstra 的肖像攝影,那挽髮立姿再加個大貝殼就是波提伽利《維納斯的誕生》現代版吧。而靠近出口的《草地上的午餐》則是「集滿大師的鉅作」,梵谷的左耳還在,顯然當時高更還沒激他割耳朵;雷諾瓦的雙腿間不知何故竟有刺蝟(莫非...)。其實我也不是每位大師都熟識,我還把竇加看成莎士比亞(汗)。

馬諦斯大洋洲系列的剪貼很可愛,每個小圖案似都可做為 Tiffany Elsa Peretti 系列的小項鍊。

本展也有一些未使用透視法,看來很有童趣的大師作,如《快樂的鄉村風景》或克利的《佛羅倫斯別墅區》,好像楔形文字或埃及象形文字版畫。這樣講可能會被人批,但主觀論童趣我較喜歡米羅的《夜裡的人與鳥》。而尚布杜非的《烏有之地》系列作對我來說實在太抽象,超出理解範圍,這系列作給我「心情大沮喪和男人冷戰、生男人的氣」的感受,不然就是「被學生逼瘋、對教育斷念的老師心情寫照」。

看完世外桃源這個強烈而狂放的展覽,收穫雖豐,心裡卻有點被重擊多次的疲累,但也讓我有種重拾塗鴉畫筆的悸動,上大學後不再畫的像高中那麼美型,在莫名完美的要求下也畫不出那樣的狂放張力,並沒有誠實表達內心的意念。小時候愉悅作畫的本能,或許就是我的世外桃源吧。


5 則留言:

Adonis Chen 提到...

我看我也得找個平常天專程請假去看,
以避開人潮!

Jack 提到...
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。
凱小莉 提到...

看了chatte的文 好像遊歷了一場展覽

感覺很棒呢!

chatte 提到...

@Jun
事不宜遲,學生快放暑假了,觀展要快:)

chatte 提到...

@凱小莉
哈,我是說出來不怕人笑的沒營養導覽:)

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