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ww.flickr.com

2008年10月17日

Arvo Pärt極微內在的深刻尋求

Arvo Pärt
先前聽人閒聊荒島唱片,姑且不論「荒島上哪來音響設備?」的疑惑,但意思應該是選一張(或幾張)個人最愛的唱片,且該專輯必然已因太常反覆播放,旋律深切刻於腦海,隨時可 auto play的狀態。

我會選愛沙尼亞音樂家 Arvo PärtAlina

據悉古典音樂的喜好與個人欠缺特質有極大相關,我想不僅音樂,我對某些事物的偏好,倒也可以總歸些機車個性的線索。喜好規律條紋或重複排列的花紋,衣櫃裡以素色衣服居多、最喜歡且常聽的古典作曲家是巴哈、喜歡大提琴、鋼琴或法國號沈穩溫暖的音色、寫報告用中黑體、Arial、Helvetica 字體...大概是身在不平衡的煩悶生活,情緒常燥動疲憊,因此厭倦對精神與理智造成拉扯干擾的事物,對和諧與秩序、理性與簡樸,甚而完美的狀態有著希冀。

第一次接觸 Arvo Pärt,是在宗教合唱合輯裡聽見 Magnificat(聖母讚主曲)。Arvo 的音樂風格與一般輝煌頌揚的宗教音樂不同,較接近中世紀無伴奏宗教音樂,以極少元素,在極簡裡尋求音樂所能表達的最大可能。探求靈魂的聲音就這麼在心裡扎根,後又購入 Te Deum、Alina 等 CD,而 Alina 成為我的最愛。

Alina 這張為鋼琴譜寫的專輯,有別於 Arvo 其他無伴奏宗教吟唱,鋼琴呈現的溫暖音調是較易為人接受的。三音堆疊出的合弦,賦予每一個琴音極大意義,是極純粹細微的精神探求,細膩而清明。每一個音符,甚至音符與音符間的靜謐,有若白光穿越手裡的玻璃稜鏡,折射出七彩光線;分離可以是相聚,極微可以是極鉅,一瞬亦可是永恆。

這裡 Arvo Pärt 解釋 Für Alina 的演奏理念。

A blade of grass has the status of a flower.

專輯雖五首歌,實僅兩首 Spiegel im Spiegel (鏡中之鏡)與 Für Alina(給艾琳娜)交替出現,它單純到僅幾個簡單的琴音若鐘聲不斷重複,聽不慣的人可能會評為無趣,甚而催眠。但於我沒被催眠過。《海邊的卡夫卡》裡大島先生說,「這個世界上,不無聊的東西人們馬上就會膩,不會膩的東西大體上是無聊的東西。」。這張專輯的元素並不複雜,然而我卻百聽不膩,每一次聽,都在心裡發現一種新的可能。


2 則留言:

黑貘/Black Tapir 提到...

聽 Arvo Part 的東西, 更能感受到的一句, 若是 "音樂滲透性力量如此強, 是因為會一直疊迨的累積力量", 但如此的寂靜, 真的是很寂靜的音樂了..

schneefall 提到...

在意外的搜尋中,發現了Arvo pärt的同好。他的作品真的很有力量。

重複重述的句子,好像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不斷反覆從事的工作,作息,以及那些我們願意或者不願意一再進行的活動。然而在他的音樂裡面,會感受到「重複」的力量,以及正如你所說的,不斷再次發現新的東西。

我最喜歡的是他的禱歌(Litany),選自東正教24段禱文,規律的節拍像是永恆不變的朝聖者之腳步,但是走得夠遠也夠久之後,卻發現不變時則是隨時在變,變得太快也太綿密,所以沒有變,好像我們將手浸入一條悠遠的小河。但是精神卻在不變的規律之中,悄然堆疊,最後終於突破了臨界,而感受到一種莊嚴的狂喜。

聽他的音樂,會想要舞蹈,簡單的兩步舞蹈,左右左右。

總之,能在空中這裡看見同好真是太好了。

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